2016年5月15日星期日

磨輥軸承的失效形式及原因



1。1 接觸疲勞失效

軸承工作培林表面受到交變應力的作用而導致失效。 主要發生在軸承工作表面,往往伴隨著疲勞裂紋,這種失效形式先從接觸表面以下最大交變切應力處產生,然後擴展到表面形成不軸承同的剝落形狀。它的形成過程及後果是:點蝕—麻點剝落—淺層剝落—深層剝落。

1。2 磨損失效

軸承磨損失效是指表面之間的相對滑動摩擦導致其工作表面金屬不斷磨損而產生的失效。磨損失效按磨損形式通常可分為磨粒磨損和粘著磨損。磨粒磨損指軸承工作表面之間擠入外來堅硬粒子或硬質異物或金屬表面的磨屑且接觸表面相對滑動而引起的磨損。粘著磨損指由於摩擦表面的顯微凸起或異物使摩擦面受力不均,在潤滑條件嚴重惡化時,因局部摩擦生熱,易造成摩擦面局部變形和摩擦顯微焊合現像,嚴重時表面金屬可能局部熔化,接觸面上作用力將局部摩擦焊接點從基體上撕裂而增大塑性變形。

磨損失效發生時,首先在軸承的表面有持續的磨損,導致軸承零件陶瓷軸承逐漸損壞,進一步造成軸承尺寸精度喪失及其它相關問題。 它的形成過程及後果是:磨損—形狀變化—配合間隙增大及工作表面形貌變化—潤滑劑污染—潤滑功能完全喪失—軸承喪失旋轉精度乃至不能正常運轉。

1。3 斷裂失效

這種失效主要由兩大因素造成:過載和缺陷。當載荷超過強度極限時會發生過載斷裂。軸承零件的微裂紋、縮孔、氣泡、大塊外來雜物、過熱組織及局部燒傷等缺陷在衝擊過載或劇烈振動時也會在缺陷處引起塑膠軸承斷裂。

1。4 軸承游隙變化失效

這種失效往往是由內、外在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這種失效發生時,首先是配合間隙改變,進而造成軸承精度降低,以致造成“咬死”現像。外在因素主要指過盈量過大、安裝不到位、溫升引起膨脹量、 瞬時過載等;內在因素主要有殘余奧氏體和殘余應力處於不穩定狀態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